东南亚是全球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,主要来自于我国东南沿海一代,特别是广东、福建两省.东南亚各国华人人口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亚,约600万;华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新加坡约占76%。
现在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大多是过去下南洋中国人的后代。
欧洲列强统治南洋各区域时期希望引华人去开发,加之中国几次大乱,讨生活的移民出现了洪流。明末、清朝和民国时期,中国人去东南亚经商(海上丝绸之路)、打工、乃至迁徙到东南亚(起初的主要动因是建立和统治印尼的荷兰当局来华南招工),规模巨大,纳土纳群岛就是华人建国的。
南洋是明清民时期称呼东南亚较深区域(不包括越南北部等)及其水向型附近区域(一是南亚的斯里兰卡、马尔代夫、印度海岸,而阿拉伯海西岸属西洋了;二是印尼东方的澳洲北部即巴布亚新几内亚、所罗门群岛,三是菲律宾群岛以东的帕劳群岛等西太平洋群岛)。
南洋的地理概念主要是指当今东盟十国在内的广大区域,包括马来群岛、菲律宾群岛、印度尼西亚群岛,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、马来半岛等地。而广义的南洋还包含当今的印度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诸岛。
在下南洋的流民浪潮中,来自全国大部省份,但福建、广东人占据大多数(95%以上),这与其地理、人文影响及有关系。闽、粤两省海岸曲折,老百姓与海相习,这是内地老百姓不能相比的;两省距离南洋较近,往返方便,路近费省,较去拉美等地更具“可选择性”。而且当时中国国力昌盛,经过千年积累南洋诸国多仰慕中华,有南洋青年摇船去中国沿海纹中华文字于身,乘船归来其国长老者见字让位其居于上座。
下南洋不等于迁徙,事实上包括四个方面:一是官事,二是去东南亚经商(海上丝绸之路),这种活动出现最早而且贯穿始终,规模大,三是去打工式的谋生,起初的主要动因是建立和统治印尼(那个区域小国多而被荷兰打败及建立一个大国即荷属印度尼西亚,统治近四百年)的荷兰当局对当地人有些担心、而来华南招工(作为荷兰人的勤杂工),后来一些下南洋的打工一些年份也回来,因此,不能忽视打工这种事务,四是迁徙到东南亚。其中,突出的是经商和迁徙,迁徙最显眼、规模大。
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,目的地是东南亚为主。